新能源成为支柱产业(新能源成为支柱产业)
创始人
2024-01-05 16:57:48
0

毫无疑问,新能源将成为我国未来的支柱产业,确切地说,是正在成为。

新能源产业包括 而不限于 发电端的风电、光电、核电、水电、潮汐电、地热能、生物质能、氢能源;储能端的大型储电系统;以及现在国家大力推动的新能源 汽车 及动力电池。

所谓支柱产业,一定是要体量够大,产业链条上下游够长,能够带动的企业多,创造的岗位也多,也就是能够养活足够多的人。而体量大,就得市场大;很小众的市场,是无法成为支柱产业的。

第一,市场足够大,在过去几十年的城市化过程中,大量的农村人进城,创造出巨大的住房需求,几亿人几十年的钱一下子花出去,市场能不大么。

第二,产业链长,房地产带动的建材、家装、家电、施工、中介等各个环节,养活了大量的从业者。

为什么房地产后面不被看好了?因为市场不在了,大家该进城的都进城了,该买房的也都买房了,增量已经不大了。

所以房地产后面肯定折腾不起大的浪花了,房价大涨?除非疯狂印钱。

谁能代替房地产成为新的支柱产业?

要弄清楚,谁是这个国家最大的消费品?毫无疑问,能源。

石油、煤炭、天然气、电力,每家每户都得直接或间接地用到,工业端更是要消耗巨大的能源;这些行业也一直由国家把控。

我们只粗略地分析一下,新能源产业里比较有代表性的领域,它们几乎占了整个行业的大头。

发电端:光伏发电

核心是太阳能电池,传统太阳能电池主要由硅料制成,全球每年光伏市场大概为100GW,对应着25万吨高纯晶硅的产能,市场规模达到千亿级别。

全球太阳能光伏市场主要在中国企业手里,每年我国会大量出口光伏电池到海外,养活了隆基、协鑫、通威、晶科、中环等企业。

提纯了做成硅片,还要涂上 银浆 ,就算是电池片做好了。 玻璃板 封装,就得用玻璃,封装要用特制的 ,完事还要用 铝框 裱起来。发电时要对准太阳吧,来个 支架 。发了电要导出来吧,用 接线盒 ;发出来的电要并网,直流交流要转换,用 逆变器

发电端:风力发电

核心是风力叶片。包括 叶片、机舱罩、法兰、塔架、主轴、齿轮 等。

储能端:大型储能系统

这是由光伏发电、风力发电催生出来的需求。

现阶段绿色电能大都是通过并网的形式,由电网进行消纳,由于风电、光电具有不确定性和波动性,简单了说就是得看天吃饭,比如光伏要求光照达到一定强度才会发电,阴天可能就会停工,风机也是要风力达到一定阈值才能发电,这会对电网系统造成巨大的冲击。

于是,需要在发电站和电网中间加一个缓冲设备,来平衡发电站输出的电力,使其达到稳定输出的效果。

大型储能系统就是这个缓冲设备,当光伏/风力电站饱和运转,发电量超过电网接受能力时,系统将多余的电能储存起来;而当发电站低效运转(夜间、无风)时,储能系统会将存好的电能继续输送给电网。

按照国家规定,凡是建有光伏、风力发电站的地方,都要根据发电站的负荷,配套建设储能电站。各省份之间有所不同,储能电站可以容纳发电站满负荷运作2-6个小时所产生的电量。

传统的储能方式中,抽水蓄能需要有足量的水,也需要有地势高低差。

我国大量的风、光电站分布在人烟稀少的西部,戈壁、沙漠,在这里没有抽水蓄能。

电化学储能将得到大规模应用,包括但不限于锂离子电池,还有近年逐渐走向市场的全钒液流电池以及铁铬液流电池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去年冬奥会期间铁铬液流电池曾在张家口亮相,结果引来宁德时代股价下跌。

用电端:新能源电动 汽车

新能源电车比起传统动力 汽车 ,简单得多。

电池、电驱、电控, 加 底盘、壳子、内饰 ,一堆 传感器 ,几乎就这么多。

核心就是电池,现在的不足包括续航、充电、安全问题。随着换电模式的提出、快充技术的发展,各种问题会逐步解决, 电动车终将由千家万户走进每家每户。

用电端:动力电池

宁德时代已经成长为行业巨无霸,市值突破万亿;比亚迪也不甘示弱。动力电池多为锂电池;带动的行业包括 锂矿 的开采提纯;负极材料如 石墨 的制备; 电解液 制备、 隔膜 以及 外壳 等辅材。

为什么国家要做新能源?

实现2030年碳达峰,2060年碳中和,是我国对全世界的承诺。

“两碳”目标的提出,既是大国的环保担当,也是主动迎合第三次能源革命。

德国、英国、澳大利亚、美国等都有自己的“两碳”目标,等他们达到了,我们还没达到,他们就会在贸易、关税领域给我们设置障碍。

因此实施“双碳”战略,是不容置疑的道路。

传统动力 汽车 ,掌握在欧洲和日韩手里,他们以积淀悠久的技术,制作精良的工艺,一直稳压中美,奔驰、宝马、大众、丰田、本田,基本上都是欧洲、日韩品牌。

而电动车领域,就是另一番景象了。美国的特斯拉,中国的比亚迪、小鹏、蔚来、理想,才是电动车领域的未来。因为在通讯电子行业,中美是有自己的优势的。

所以,新能源电动车的普及,是给了中国 汽车 行业换赛道超车的机会。有人戏称,这是中美联手对于欧洲传统造车企业的绞杀,这么说也不为过。

当然,这并不影响欧洲人很喜欢买中国电动车的事实,欧洲人格局真大。

相关内容